以人为本 诚信为基

创新成长 共享为赢

你当前的位置:源起动态 > 产业新闻

源起基金关注领域——先进制造之数控机床产业应用及技术

2025-04-11 14:29:09

机床与其他机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同时也是制造机床本身的机器,因此机床又被称为“工业母机”或“工具机”。

机床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凡是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部件都需要通过机床加工。因此机床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机床行业已进入以数控机床为代表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时代。

数控机床产业应用分析

  1. 数控机床应用领域分析

机床是工业制造的基础设备, 拥有极为广泛的下游应用领域。机床下游应用领域包括航空、铁路机车制造、模具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设备制造等领域,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的机床消费额占比最高。

更进一步,对不同应用领域的机床需求进行拆分,由于不同领域中所需加工零件差异巨大,且同一领域中不同种类零件需要不同类型机床进行生产加工。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汽车发动机就需要专用高效数控机床进行生产加工,而汽车零配件则需要数控车床、数控高效磨床、立卧式加工中心等进行加工;在航空工业中,飞机机身、机翼由于材料90%以上为铝合金,故主要依靠龙门移动式高速加工中心、高速五轴加工中心加工,飞机发动机零件则需要精密数控车床等进行加工。

因此,不同应用领域所需的机型类别也存在较大差异, 具体而言, 不同应用领域的所需加工的核心零部件及对应的需求机型。

(二)数控机床主要应用场景需求分析

技术变革悄然而至,加速金属切削机床升级换代。金属切削机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用设备、电子信息设备以及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端新型工艺技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金属切削机床的升级换代将有望迎来加速。

1、汽车

电动化与轻量化乃大势所趋,推动存量设备加速更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 会统计,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136.61 万辆,同比增长 17.3%;2014-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CARG 高达 60.98%。

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规划指出,到 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全国新车销量的 20%。假定未来五年,国内汽车新车销量水平较为稳定,维持在 2500万辆的水平,则 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有望实现 500 万辆的销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9.63%。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发生改变后,除去传统的车桥、传动轴、制动器等零部件的加 工需求基本不变外,发动机缸体、缸盖、凸轮轴等零部件需求会相应减少,而衍生出的 各类机床、刀具也将失去原有的作用,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材质、电池系统、电机和电控系统,需要能够适应更复杂、更多样的生产要求的机床进行加工。

譬如,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制造中需要对电机轴、电机壳体等进行金属切削加工;新能源车的纯电齿轮要求每分钟达1.5万-2万转,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 6千-8千转,从而其对于齿轮精度和齿部啮合品质会有更高要求,由此需要更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对于新能源车变速器而言,由于电机本身就自带变速箱属性,故变速器的主要作用是优化电机维持在最佳效率点运转,其通常采用同轴设计,与电机紧密连接,因此,不论是在精度上还是体积上 都对加工设备提出了极高要求。所以,汽车电动化趋势将推动机床设备的产品升级。

一方面,根据中汽协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汽车重量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为了应对日益提升的油耗考核要求,传统燃油车力求通过减轻重量,以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带电量水平下,为了增加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对于轻量化也有着强烈诉求。相较于钢材,铝合金材料具备更好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同时,密度更小、重量更轻,能够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充分满足汽车对于轻量化的需求。

因此,近年来,铝合金在汽车核心零部件上的渗透率明显提升。而根据Ducker Worldwide预测,铝制引擎盖渗透率有望从2015 年的48%,提升至2025 年的85%;铝制车门渗透率有望从2015 年的6%,提升至2025 年的46%。由于铝合金的对机床的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传统燃油车发动机为例,铝合金缸体缸盖的薄壁结构在加工时,容易震动及发生形变,进而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而包括电机、减速机、电控、OBC 以及大总成件在内的各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件,也需要特定机床进行加工。

因此,随着铝合金在汽车核心零部件上持续进行导入,与之适配的加工机床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更新升级。

2、3C 电子

5G 技术升级带动机床设备更新。随着 5G 技术的全面下沉及终端产品进一步丰富,5G 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2020 年,我国 5G 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 1.63 亿部, 占全部手机出货量的 52.9%,根据 IDC 预测,2020 年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约为 2.74 亿部,而 2023 年有望达到 8.5 亿部,2021-2023 年复合增速高达 45.84%。

与此同时, 5G 网络建设也在稳步推进。2020 年,国内新建 5G 基站超 60 万个,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 年新增 5G 基站数量有望达 85 万个,2021-2023 年复合增速 15.62%。5G 手机与基站渗透率的提升,将加速以 CNC 加工中心为代表加工设备实现更新换代。

从产品需求上看,5G 技术的下沉将加速 5G 手机等智能设备对于原有 3G、4G 手机的替代,机床设备厂商将随着 5G 手机渗透率的不断加快而获得更多的设备订单。从加工工艺上看,5G 毫米波通信、5G 天线设计,对手机机壳材料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机身材质一般使用如树脂、陶瓷、玻璃等不易干扰信号的非金属材料。

新材料的应用对于原有 CNC 加工机床在加工精度、加工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如玻璃精雕技术、陶瓷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等,相关企业也设计出适应新加工要求的 CNC 机床, 如创世纪的玻璃精雕机、雕铣机等。

而对于 5G 基站而言,其体积比 4G 更小,内部结构更为复杂,每个 5G 基站内部的腔体数量过百,所需要的生产工艺也更为复杂,以基站通信滤波器为例,要经过打孔、攻牙、铣削等工序,常规的立式加工中心需要装夹六次,这就需要在现有机床设备上进行升级,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因此,在 5G 技术升级的行业背景下,5G 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新型基站的放量将推动机床设备更新换代。

3、航空

新材料应用与结构件复杂化加快机床更新需求。为减轻机身重量,增加机动 性和有效载荷、航程,近年来,飞机越来越多地采用铝合金、钛合金、耐高温合金等新 型轻质材料。

由于飞机机身结构件多为薄壁结构,形状复杂,以扁平件、细长件、多腔件和超薄壁隔框结构件为主, 加工过程中, 原材料去除量大, 整体材料利用率仅为5%-10%。复合材料用量的增加及整体结构的复杂化,对于机床提出更高要求。

源起基金表示,在通用机械制造领域,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齿轮、轴类、箱体等各类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切削参数,它能够高效生产出形状复杂、精度要求严格的零件,显著提升了通用机械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性能,进而增强了我国通用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产业的应用已经深度融入到各个重点领域之中,成为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它不仅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数控机床产业的重要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整体水平,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