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诚信为基

创新成长 共享为赢

你当前的位置:源起动态 > 产业新闻

源起研究 | 山东省财政厅出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2025-07-07 14:26:01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惠企政策覆盖面与可及性,源起基金关注到,近日山东省财政厅印发《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

在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方面,文件提出:

加大省级引导基金对天使基金出资力度。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构建产业投资类、创业投资类基金群,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其中,将省级引导基金对天使基金出资比例提高至40%,省、市、县(市、区)政府共同出资比例放宽至60%。

引导更多基金投向初创民营企业。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加大对省内民营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基金增值收益可全部让渡给其他出资人和基金管理机构。

鼓励科技创新,激发民营活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政策多管齐下。省财政安排资金,鼓励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每年支持约 100 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农业领域项目补助比例最高达 35%。同时,支持民营企业争创高能级创新平台,新升级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按规给予省级配套资金或 1000 万元经费支持。

此外,还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引领型孵化器、保护知识产权、加速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产业化以及使用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等,从多个环节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化转型方面,政策同样给力。支持民营企业参建数据基础设施,对符合条件的“标杆型”“引领型”项目分别给予最高 1000 万元、500 万元一次性奖补。实施“算力券”奖补,对购买或提供人工智能算力且成果显著的民营企业给予奖补。还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工业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创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承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项目以及培育打造元宇宙创新“名品”和应用“名景”等,推动民营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助力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产业升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政策实施“技改专项贷”贴息,对纳入省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库的重大工业技改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补贴,聚焦重点行业,对民营企业设备购置费用给予补贴。

实施“三首”保险补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奖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乡村振兴投资项目奖补以及支持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等,全方位助力民营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民营服务业也迎来发展机遇。省财政安排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每年择优支持不少于 200 个项目,民营企业参与申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实施海洋服务业企业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民营海洋服务业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同时,支持民营养老、家政服务机构运营,以及民营视听制作机构创作精品内容,推动民营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在外贸领域,实施“鲁贸贷”融资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省财政最高分担 90%的剩余本金损失。鼓励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实施“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助力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人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给予综合资助或股权投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引育领军人才,对企业及相关机构引进培养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蓝色人才团队等给予资助或补助。同时,支持重点扶持区域民营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策加大省级引导基金对天使基金出资力度,将出资比例提高至 40%,省、市、县(市、区)政府共同出资比例放宽至 60%。引导更多基金投向初创民营企业,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供应链金融奖励、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支持民营粮食企业融资增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贴息以及强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作用等,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在政府采购方面,消除市场准入门槛,落实公平竞争原则,破除所有制歧视和隐性壁垒。扩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市场份额,提高评审优惠力度,为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防范和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强化常态化源头防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措来源审核。推动解决机关事业单位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用好化债政策支持清理民营企业欠款,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提升政策便利,确保政策落地

为提升财政政策的便利度和可及性,支持深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完善政策资金便利化兑付机制。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公平享受财政政策权益,搭建民营经济数字化服务平台,精准推介政策。规范涉企财会监督行为,推行“阳光联合检查”,打造“无事不扰”监管环境,确保政策真正惠及民营企业。

最新新闻